2025年7月19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举行开工仪式。该项目位于林芝市,规划建设5座梯级电站,总投资约1.2万亿元,电量以跨区输送为主、兼顾藏内消纳。
该项目总投入逾1.2万亿,装机7000万至8100万千瓦,堪比3座三峡、5座白鹤滩电站,建设周期10年,年发电量预计3000亿千瓦时,约为三峡3倍。
2024年12月,国家层面正式核准这一项目,其投资规模、施工难度、建设周期及综合影响均刷新纪录。为此,国家组建了中国雅江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国资委监管的第99家中央企业。
因该水电工程主于西藏林芝市墨脱县,故又名墨脱水电站工程,而代表新质生产力的无人机,正默默助力这一工程建设提速并提供保障。2024年7月14日,“林芝发布”报道,林芝将以墨脱县为试验点,开拓“无人机+”多场景应用,推动低空经济发展,这些“无人机+”模式也将为水电站建设的多个阶段提供多维度支撑。
据新华网消息,2025年7月19日启动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总投资约1.2万亿,采用截弯取直、隧洞引水的新型开发模式,计划建设5座梯级电站,总装机容量达6000万千瓦,大约是长江三峡电站的三倍。从米林县派镇到墨脱背崩乡,直线公里左右,水位落差却高达2230米,该江下游地带水能蕴藏量共9361万千瓦,约占全流域的82%以上。
然而,墨脱水电站的建设,虽前景向好却路途艰难。据“飞鸟学堂-无人机”报道,当地特殊的地质条件是一大障碍。墨脱县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交界带,地质活动频繁,地震多发且震级较高,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也经常发生,严重影响工程建设的安全与进度。
交通不便更是墨脱县长期以来的难题,这里曾被称为“世界孤岛”,直到2013年才艰难通上公路,且由于大雪封山,一年中多数时间交通都处于中断状态。这导致工程建设所需的大量设备、材料运输困难,不仅大幅度的增加了建设成本,还对实施工程技术和设备的适应性提出了极高要求,大型施工设备的运输往往要等待合适的天气,运送过程中还得克服山路崎岖、通道狭窄等诸多障碍,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设备损坏或延误工期。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相当于5个三峡工程,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水电项目。图源:财智密码
基于此,在墨脱水电站建设的前期阶段,无人机技术可凭借高精度、高效率的特性,成为工程推进的“智慧先锋”。它搭载先进传感器与高清摄像设备,灵活穿梭于崇山峻岭,深入人迹罕至的区域,对复杂地质地貌做全面扫描。获取的数据经专业软件处理后,能为坝体设计、隧洞规划等提供详尽参考,相较传统人工勘探,效率提升数倍且降低了人员安全风险。
这一技术在前期地形勘测中的及其重要的作用,相关研究中也有体现。《基于无人机摄影测量的高边坡危岩体智能识别技术探讨研究》指出,卡拉水电站地处四川凉山木里县的雅砻江干流,是该江中游两河口至卡拉段“一库七级”开发的末级电站,工程位于下田镇村上游约4千米处,上距杨房沟水电站33千米、下距锦屏一级水电站60千米,其坝址区面临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高边坡稳定性。
由于该水电站边坡危岩体分布广泛且坡体陡峭,人工识别不仅耗费时间,风险也较高;而采用非接触式识别方法,可以有明显效果地提升效率并降低风险。为此,研究中介绍了一种以无人机航空摄影技术为数据来源的高边坡危岩体识别方法,并阐述了其在卡拉水电站左岸高边坡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无人机摄影测量属非接触手段,通过航拍结合图像处理与测量技术,可实现高精度测量及三维重建,近年在岩体工程应用广泛,非常适合于高陡山区测绘。其原理是规划航线获取高重叠度图像,经相关技术处理建模。流程为:规划路径参数并航拍,软件预处理图像,再经立体匹配、点云注册构建三维模型,为工程提供依据。
墨脱地处雅鲁藏布大峡谷,地貌以险峻峡谷、冰川及不稳定山体为主。当地公路运力极度匮乏,扎墨与派墨公路路况糟糕,仅容小型车辆通行,不足以满足万吨级物资运输需求,且极易被泥石流、雪崩阻断。峡谷内气流杂乱,致使直升机难以起降,而雅鲁藏布江浅滩众多,又使得船只无法通航,传统空、水运输几近陷入停滞状态。此外,水电站涉及多个海拔落差极大的作业点,物资需精准投放到不同高程的陡峭山体上,这是传统地面运输方式极难触及的领域。
面对这种地形复杂、交通不畅的状况,重载吊装无人机能突破地形与天气制约,快速运输大型设备与建材,缩短运输时间。在传统公路运输因暴雨、暴雪等恶劣天气中断时,无人机可快速投送抢险物资,保障工程进度。
在区域经济发展上,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将直接带动西藏地区GDP增长超5000亿元。图源:财智密码
同类工程案例可为此提供有力支撑。2023年5月,国网在锦屏—苏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使用的SG-400型大载重无人直升机,载重能力超200公斤,飞行升限达6000米;2024年,云南电网公司在玉溪市500千伏宁州变电站使用的重载运输无人机单架额定载荷230公斤,因在高原地区,有效载荷会降低到额定载荷的70%-90%左右。此外,大疆FC100无人机单电80kg、双电65kg的载重能力及6000米的飞行高度,完全能满足墨脱水电站的物资投送需求,其配备的激光雷达和五目视觉系统,可精准识别障碍物,在峡谷复杂气流中保持稳定飞行。
施工期间,无人机可开展常态化巡检,利用热成像技术和形变监测传感器,对山体的气温变化、微小形变等进行实时监测,一经发现异常波动,能及时判断有几率存在的山体滑坡或泥石流风险,有关部门可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提前制定应对措施,为工程进度保驾护航。
大载重无人机用于墨脱水电站建设,既是突破极端地貌的技术革新,也是统筹效能、安保与生态的整体策略。对这类“地形极端、交通末梢”的工程,“无人机+”模式将“看不清、运不上、抢不通”转化为“飞测建模、吊运到位、巡测预警”的新常态,带来工期、造价、安全上的系统优势。
在这一阶段,无人机可定期对水电站的大坝、输电线路等关键设施进行巡检。通过搭载高清摄像头和先进的红外热成像技术,对设备做全方位、无死角的细致检查。高清摄像头能清楚拍摄设备的外观状况,及时有效地发现是不是真的存在裂缝、破损等明显问题;红外热成像技术则能够检测设备内部的温度分布情况,快速准确地识别潜在的发热故障点,为水电站设施提供持续守护。
另外,针对雪崩、泥石流等灾害频发问题,无人机能发挥其快速勘察优势,通过精准定位与救援路径智能规划,为抢险救援提供实时数据,实现被困人员精准援救,成为建设人员的“生命保障”。
在“应急使命·2025”高原山区地震救援演练期间,TD550无人直升机悬挂紧急救灾物资,穿越金沙江峡谷,为受灾民众搭建起空中救援通道。作为该演练中唯一的无人直升机装备,同时也是国内首个获得型号合格证的该类产品,联合飞机TD550在极端灾害场景中充分体现了出色的作业速度与效率,将救援时长从“小时级”压缩至“分钟级”,成为高原及山区应急救援领域的新型力量。
联合飞机TD550在极端灾害场景中将救援时长从“小时级”压缩至“分钟级”。图源:金融界
在经济收益与生态价值方面,无人机运送无需大规模修筑道路,可防止破坏脆弱的高原生态。例如,浙江柯城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借助无人机运输,减少了树木砍伐,每基铁塔能省下数十万元的复绿费用。电动无人机的维护成本仅为直升机的三分之一。另外,无人机运输实现零碳排放,与水电站“绿色发展”的定位相符,西藏政策明确把生态保护纳入低空经济考核标准,助力项目兼顾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从能源战略全局来看,墨脱水电站的修建是我国能源结构优化的重要举措。该电站预计年发电量达3000亿度,这些清洁且可再生的电力能有效缓解国内电力短缺问题,尤其可为东部用电量大的省份持续输送稳定电力,加快能源结构从传统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同时,每年可减少数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对“双碳”目标实现起重要推动作用。
据证券日报报道,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认为,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将明显地增加我国清洁电力总量,完善能源布局,推动“双碳”目标达成。
努曼陀罗咨询创始人霍虹屹表示,这项工程不仅能重构全国电源格局,提高西南水电调配能力,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提供重要支撑,还能促进西藏产业升级、扩大就业规模和实现能源自主,达成“大型工程带动全面振兴”的效果。
截至2024年末,全国已建成大坝逾9.4万座,水电装机4.36亿千瓦,年发电量1.42万亿千瓦时,占可再生电量的57%。
①雅鲁藏布江世纪水利工程启动,“无人机+”为水电站建设提速护航!.通用航空ETF.2025-07-22.
②低空经济与雅江超级水电站建设的融合,将爆发更高效的生产力!.飞鸟学堂-无人机.2025-07-25.
③林芝市试点探索“无人机+”应用新场景引领低空经济“展翅高飞”.林芝发布.2025-07-14.
④雅下水电新方向—重载无人机搬运!.A股量化语料大本营.2025-07-22.
⑦基于无人机摄影测量的高边坡危岩体智能识别技术探讨研究.四川水力发电第43卷第5期.2024-10-01.
⑧国内首次!大载重无人直升机助力特高压年检.全国党媒信息公开平台.2023-05-08.
⑨国内首次采用重载无人机双机联吊运输塔材.北青网.2024-07-09.